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4-09-02 11:54:59346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老师,请问这个部分,第一步总成本等于变动成本加固定成本。为什么到了第2步要变成减固定成本?不应该是加固定成本吗? 1. 利润的基本逻辑 利润 = 卖的钱 - 花的钱(总成本) 2. 总成本的构成 总成本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随销量变(比如原材料、计件工资) 固定成本:不随销量变(比如房租、折旧) 3. 代入公式 利润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去括号后: 利润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4. 换成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收入 = 单价 × 销售量 变动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量 所以: 利润 = (单价 × 销售量) - (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量) - 固定成本 = 销售量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5. 举例验证 单价 10 元,单位变动成本 6 元,固定成本 2000 元,卖 1000 件 方法 1: 销售收入 = 10×1000 = 10000 变动成本 = 6×1000 = 6000 总成本 = 6000 + 2000 = 8000 利润 = 10000 - 8000 = 2000 方法 2: 利润 = 1000×(10-6) - 2000 = 4000 - 2000 = 2000 结果一致,说明公式正确。 总成本是“变动+固定”,所以利润=收入-变动-固定。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31 14:36 24次浏览 老师这个为什么会计入长投的初始成本?讲义第三行写的不能计入长投的初始成本啊 形成合并的话是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的,但是这里是联营企业股票,也就是非企业合并,相关费用是要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您看最后一列,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专业指导-媛媛老师 2025-10-31 14:36 23次浏览 这道题不是还应该加上20万服务费吗? 对的,这题还应该加上20万元。您的理解是对的。入账价值= 250 + 680.8 + 20 = 950.8万元。继续加油哟,预祝顺利过关! 专业指导-媛媛老师 2025-10-31 14:34 18次浏览 老师,这个不是求到1吗?第四种方案。 方案四是2025 - 2029年每年年初付钱,相当于2024 - 2028年每年年末付(把年初转成上一年年末)。 用五期年金折现后就到2023年末,这里需要求到2023年初的价值还有一年就在用一期复利现值折现。 专业指导-小熊老师 2025-10-31 14:32 23次浏览 老师这个分录是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6400 贷银行存款16400 吗,没有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所以不用冲减吗 你好同学! 是的同学,同学的分录是准确的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31 14:31 15次浏览 老师,请问第(1)种情况:从2023年1月1月起算3年,截止时间为啥不是2026年1月1日,而是2025年12月31日? 自然年以公历1月1日为起点,12月31日为终点,周期长度固定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因此,从2023年1月1日起算的3年自然年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 专业指导-小梦老师 2025-10-31 14:30 16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第二步,1450为什莫/2 2020年度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1450万元是全年利润,而甲公司是2020年7月1日取得乙公司股权,仅需核算2020年下半年(7-12月)的净利润,因此用全年净利润除以2,得到下半年的利润(题目明确“每月利润均衡”,所以半年利润=全年利润÷2)。 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5000-4500=500万元)是无形资产导致的,该无形资产剩余使用年限10年,因此2020年下半年(6个月)需补提的摊销额=500÷10×(6/12)=25万元,这部分摊销会减少乙公司的净利润,所以调整后的下半年净利润=725(1450÷2)-25=700万元。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28 11:19 44次浏览 精华 问甲的初始入账金额 为什么20000*80% 你好同学!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本质是企业集团内部的资产重组。因此,不能使用被合并方(乙公司)自己报表上的价值(15,000万),也不能使用合并方(甲公司)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30,000万),而应站在​​最终控制方​​的视角,看这个资产在集团“合并报表”上值多少钱。 甲公司发行股票换取的只是乙公司​​80%​​ 的有表决权股份,并非100%的股权。因此,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应该是它获得的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所对应的那部分净资产份额。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公式为: ​​初始入账金额 = 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 × 持股比例 + 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在本例中,题目明确说明“与乙公司相关的商誉金额为零”,所以公式后半部分为0。 所以初始入账金额是:20,000万元(乙公司在集团账面上的总价值) × 80%(甲公司获得的份额) = 16,000万元。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0-28 14:03 23次浏览 精华 这道题不会做,也不明白题干中的外加当年净利润的20%, 在求留存收益的增加时要1-20% 外部融资需求 = 增加的敏感性净资产 - 留存收益的增加 增加的敏感性净资产:10000×30%×40% = 1200万元 留存收益的增加:先算净利润,再考虑 “固定股利 + 净利润 20% 的额外股利”,即留存比例为1 - 20% 最终计算得 1150 万元所以外部融资需求 =1200 - 1150 = 50万元,选 A。 “1 - 20%” 是因为净利润中有 20% 用于额外股利,剩下的部分参与留存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0-23 09:54 30次浏览 精华 想让老师解析一下这两个的区别? 预付年金现值 公式①:P=A×(P/A,i,n)×(1+i) 这里先计算普通年金现值 (P/A,i,n),即普通年金为 A,利率为 i,期数为 n 时的现值。因为预付年金是在每期期初付款,比普通年金(期末付款)早一期,所以将普通年金现值乘以 (1+i),就得到预付年金现值。 公式②:P=A×[(P/A,i,n−1)+1] 可以把预付年金看作是期数为 n−1 的普通年金,再加上第一期期初的付款 A。(P/A,i,n−1) 是期数为 n−1 的普通年金现值,再加上 A,就得到预付年金现值。 预付年金终值 公式①:F=A×(F/A,i,n)×(1+i) 先计算普通年金终值 (F/A,i,n),普通年金是期末付款,预付年金是期初付款,在计算终值时,预付年金的每一笔付款都比普通年金多计算一期利息,所以将普通年金终值乘以 (1+i),得到预付年金终值。 公式②:F=A×[(F/A,i,n+1)−1] 把预付年金的期数看作 n+1 期的普通年金,然后减去最后一期(第 n+1 期)多算的那笔付款 A。(F/A,i,n+1) 是期数为 n+1 的普通年金终值,减去 A,就得到预付年金终值。 总的来说,预付年金是在每期期初收付,普通年金是在每期期末收付,预付年金现值和终值的计算都是在普通年金的基础上,考虑付款时间提前一期的影响,通过调整普通年金的现值或终值公式来得到。 专业指导-壹新老师 2025-10-20 16:30 22次浏览 精华 为什么股权成本大于债权成本,麻烦老师解析下 股权成本大于债权成本,核心原因是股东承担的风险远高于债权人,且债权有固定收益和优先受偿权,股权则没有。 1. 收益稳定性不同:债权人能按约定利率获得固定利息,收益确定;股东只能在企业盈利后获得分红,收益不固定且可能为零。 2. 清偿顺序不同: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对企业资产有优先受偿权,能优先拿回本金和利息;股东只能分配债权人清偿后的剩余资产,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3. 风险承担不同:债权人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只需关注企业是否有能力还本付息;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需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包括亏损、市场波动等。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21 09:40 19次浏览 精华 老师,我不理解圈1说减交易费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圈2又说不计入初始入账金额,计入投资收益 这其实是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两种表述方式,本质是一致的 圈①的逻辑是:初始入账金额 = 总价款 - 交易费 - 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利息。这里的“减交易费”,是在计算初始入账金额时,把交易费从总价款里扣除,因为交易费不计入资产成本。 圈②的逻辑是:交易费本身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而是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借方(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可抵扣的进项税单独核算)。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14 11:48 70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