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4-06-05 10:33:41116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这里不理解为什么行政复议机关不能参加 行政复议参加人:是直接参与行政复议活动、与复议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主体,包括申请人(申请复议的一方)、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第三人(与复议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其他方)。 行政复议机关:是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行使复议审查权、作出复议决定的机关(类似于诉讼中的 “法院”),其角色是审理复议案件的主体,而非 “参与复议的当事人”。 “如同学针对上述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进行追问或重新提问。” 专业指导-媛媛老师 2025-11-21 14:25 20次浏览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利息变动可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是分录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应计利息科目呢还是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呢? 你好同学! 此处提示表达的意思是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应计利息科目可以不单独体现为“应计利息”,是可以将其含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二级科目中去的。 如收到老师回复后仍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同学随时追问,加油~ 专业指导-穆易老师 2025-11-21 14:25 16次浏览 B选项到底对还是不对,要按照实缴,但是说了可以不按照认缴 公司法允许意思自治,即全体股东一致书面约定可以变更利润分配比例,实际分配比例可以既不按实缴比例,也不按认缴比例 专业指导小宇老师 2025-11-21 14:23 20次浏览 老师,这道题为什么选B?同控是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不视同销售啊 同学您好,咱们一点点拆开来理解,同控合并其实就是“集团内部一家人之间的整合”,所以规则比较特殊~ 首先明确:同控下,咱们付出的存货是“内部转移”,不是对外销售,所以不能按售价算,得按存货自己的成本来算。 第一步: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 同控有规定:长投的入账数 = 被合并方(乙公司)在母公司合并报表里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 × 持股比例 这里乙公司净资产是600万,咱们占60%,所以是600×60% = 360万元(这是长投要记在账上的数)。 第二步:算咱们付出的“代价” 咱们付出的是存货+增值税: 存货:因为是内部整合,按成本算,就是300万; 增值税:税法不管是不是内部,得按市场售价算税,所以是400×13% = 52万; 总共付出的代价是300+52 = 352万元。 第三步:看差额 长投入账是360万,咱们付出的代价是352万,多出来的360-352=8万,因为是集团内部的合并,这个差额要计入“资本公积”,所以资本公积就调增了8万——这就是B选项正确的原因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1-21 14:23 15次浏览 既然不得为什么还要选地是对的 法律规则分两层: 第一层(禁止原则):公司原则上不能做这类财务资助(赠与、借款、担保等); 第二层(定义明确):不管允不允许,先明确“哪些行为算财务资助”——D选项就是在说“这些行为视为财务资助”,这是对“财务资助范围”的界定,不是说“这些行为被允许”。 举个通俗例子: 法律规定“禁止酒后开车,特殊情况除外”,同时明确“喝啤酒、白酒、红酒都算酒后”——“喝啤酒算酒后”(类似D选项)是对“酒后”的定义,和“禁止开车”(类似法律禁止财务资助)不冲突,只是先明确“禁止的对象是什么”。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21 14:22 12次浏览 最后一项到底对不对?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公司为他人取得其母公司股份提供赠与、借款、担保的,视为对本公司股份的财务资助(因为母公司股份与本公司股份存在关联,此类行为本质上属于帮助他人获取与本公司相关的股权,因此被纳入财务资助的规制范围)。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21 14:22 17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这个计算存货跌价准备的时候,可以直接用产品的可变现和产品的成本比较算出存货跌价准备11吗?可以这样写吗? 计算题不可以的哈,客观题可以用这个思路,计算题不能直接通过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与产品成本的比较来直接算出材料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11 万元),需遵循 “材料→产品→材料可变现净值” 的步骤, 材料跌价准备的判断基于 “所生产产品的减值情况” 存货跌价准备的核心逻辑是:如果材料是用于生产产品的,需先判断 “产品是否减值”,再据此判断 “材料是否减值”,进而计算材料的跌价准备。 第一步:判断产品(W 型机床)是否减值产品成本 = 材料成本 + 进一步加工成本 = 80+50=130(万元)产品可变现净值 = 产品估计售价 - 产品估计销售费用 = 12×10-0.1×10=119(万元)因为产品成本(130 万)> 产品可变现净值(119 万),所以产品发生减值,进而推出 “生产该产品的材料(M 材料)也发生减值”。 第二步:计算材料(M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材料可变现净值 = 产品估计售价 - 材料进一步加工成本 - 产品估计销售费用 = 12×10-50-0.1×10=69(万元) 第三步:计算材料的存货跌价准备材料成本 = 80(万元)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余额 = 材料成本 - 材料可变现净值 = 80-69=11(万元)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5 22:15 30次浏览 精华 上面的268看懂了,下面的提醒事项说如果冲减长期股权投资280,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就变成-12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冲的话不是300-268=32吗? 甲公司需承担的亏损额:1000×30% = 3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80(科目余额)-12(减值准备)=268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余额:280万元(未扣减值准备) 如果错误地按“科目余额280万元”冲减(而不是按“账面价值268万元”),会出现: 冲减280万元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余额变为0,但之前还有12万元的减值准备——此时“账面价值=科目余额0 - 减值准备12 = -12万元”,这是不合理的(资产账面价值不能为负)。 32万元是未冲减的亏损额,但因为甲公司对乙公司没有其他长期权益,所以这32万元不需要继续冲减(只有当有其他长期权益时,才会继续冲减该权益)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9 19:58 22次浏览 精华 这是高红瑞老师 财管精讲第17页讲义,项目A的资本成本=6%x(1-25%)x30/100+9.35%x70/100=7.9%这步算式里的6%,是哪个数据。是债务资金年利率为6%,还是无风险报酬率6%,我分不清。麻烦老师解答,谢谢 这个算式里的6%,对应的是债务资金年利率为6%。 在综合资本成本的公式中,“债务利率×(1-税率)”是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部分,这里的“债务利率”对应的就是题目里提到的“债务资金年利率为6%”。 而无风险报酬率6%,是用来计算股东权益成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Rs = Rf + β × (Rm - Rf) )的,和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无关~ 专业指导-小王老师 2025-11-08 16:39 56次浏览 精华 老师,为什么固定资产的收入2018年用减去而2019年用加上? 1. 2018年: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乙向甲销售设备,乙确认了100万元利润(800-700),但站在甲、乙的“合并视角”,这部分利润是“未实现”的(设备还在甲手中,未对外出售),所以要从乙的净利润中扣除这部分未实现利润。 但2018年甲已使用设备3个月,计提了折旧(对应“实现了部分损益”),所以实际扣除的是“未实现部分”: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 总利润100万 - 已计提折旧对应的利润(100万÷10年×3/12)= 97.5万 因此2018年调整乙的净利润时,要减去97.5万。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09 19:32 132次浏览 精华 老师我这题一点解题思路都没,求教 1.A=50 万元 直接以公司设定的目标现金余额作为 3 月末现金余额。公司明确目标现金余额为 50 万元,因此无需额外计算缺口填补,直接确定 A=50 万元。 2.B=620 万元 应收账款是 3 月末未收回的销售款项,按回款规则拆分未收回部分。 3 月销售额 650 万元:当月仅收回 20%,剩余 80% 未收回,金额为 650×80%=520 万元; 2 月销售额 1000 万元:按 “当月 20%、次月 70%、第三月 10%” 规则,3 月末仅剩余 10% 未收回,金额为 1000×10%=100 万元; 合计未收回金额:520+100=620 万元,即 B=620 万元。 3. C=632 万元 新增短期借款仅用于填补现金缺口,使现金余额达到目标值。 初始短期借款余额 612 万元(1、2 月无变化); 3 月末现金余缺 30 万元(现金不足 30 万元),需新增借款使现金余额达到目标 50 万元,因此新增借款 = 50-30=20 万元; 3 月末短期借款余额 = 初始余额 + 新增借款 = 612+20=632 万元,即 C=632 万元。 4. D=450 万元 应付账款是 3 月末未支付的采购款项,按 “次月付上月采购款” 规则确定。 采购政策:当月购入材料金额 = 当月销售额 ×60%,购货款次月付清; 3 月末应付账款对应 4 月销售额的采购款(需在 4 月支付),4 月销售额 750 万元,因此采购额 = 750×60%=450 万元; 该笔款项 3 月末未支付,故 D=450 万元。 5. E=1629 万元 股东权益增加仅来自未分配的净利润,无股利分配时直接累加。 年初股东权益 1539 万元,1-3 月净利润 90 万元,且未进行股利分配; 3 月末股东权益 = 年初余额 + 当期净利润 = 1539+90=1629 万元,即 E=1629 万元。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09 21:38 33次浏览 精华 第三小题没太懂。 我觉得在计算直接材料采购的金额的时候应该是需要采购的量乘以单价。而讲义给出的是生产量在没有加上期末,也没有扣掉期初之前的那个,不懂 产品成本预算里的“直接材料成本”,是生产这些产品实际耗用的材料成本,和“采购了多少材料”无关(采购的材料可能有期初库存、或结余到期末库存,但生产耗用量只和“生产了多少件产品”有关)。 所以第三小题中,生产耗用量 = 第四季度预计生产量(7400件) × 单位产品材料标准用量(12千克/件)= 88800千克 直接材料成本 = 生产耗用量 × 材料单价(5元/千克)= 7400×12×5 = 444000元 专业指导-小王老师 2025-11-03 19:22 42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