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3-10-21 11:23:35234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这里分录为什么是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呢 同学你好,这笔业务实质就是销售商品客户给了一张商业汇票,借应收票据说明企业收到了一笔商业汇票,但是目前还没有承兑(商业汇票只是一个收款凭证,还没有变现),销售商品满足了收入确认条件,所以贷 主营业务收入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0-22 14:04 13次浏览 应交税费是不是属于负债?负债借减贷增,负债增加1.3万,为什么是在借方? 1. 应交税费属于负债,它是企业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各种税费,符合负债“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的定义。 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企业购进货物时可抵扣的税额,属于应交税费的减少项。按照负债类科目“借减贷增”的记账规则,减少应交税费时记借方,因此进项税额在借方核算。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22 14:01 22次浏览 你好,这一题没有理解,麻烦帮忙讲解一下谢谢 首先计算履约进度,履约进度 = 已发生成本÷(已发生成本 + 估计还将发生成本)×100% = 9000÷(9000 + 41000)×100% = 18%。 然后计算应确认的收入,收入 = 合同不含税总价款×履约进度 = 80000×18% = 14400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0-22 13:56 24次浏览 这题出售确认的投资收益20,为什么和之前学习的按分录算的30不一样,帮忙解答一下 成本300,公允价值变动30 出售价格350 产生出售投资收益350-300-30=20 公允价值变动是330-300=30,不是20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0-22 13:55 26次浏览 资本公积是用来做什么的 资本公积金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资本原因而产生的增减变动所形成的公积金,它不属于企业的经营利润,而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比如资本溢价。 资本公积金的主要用途是弥补企业亏损和转增资本 ‌1. 弥补亏损‌: 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当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先使用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进行弥补。若仍不足以弥补亏损,可以按照规定使用资本公积金进行弥补。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资本公积金都可以用于弥补亏损,特定股东专享或限定用途的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此目的,除非取得权属方同意。 ‌2. 转增资本‌: 资本公积金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增为企业的资本(或股本),从而增加企业的注册资本。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本实力和信誉度。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22 13:48 13次浏览 b答案虽然是收款凭证,不是真正企业做账都是做付款凭证吗?为了不重复记账 同学你好,企业在账务处理时不是只做付款凭证哦,企业会根据实际收付款内容做相应类型凭证,比如B选项,企业凭证分录为借 银行存款 贷 实收资本等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0-22 13:48 18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期末结转,借:本年利润 贷:税金及附加 我的理解是税金及附加结转到本年利润,税金及附加减少,费用减少,记贷方。费用减少,利润应该增加呀?本年利润增加,也该放贷方啊?怎么本年利润在借方 税金及附加:属于费用类科目,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比如计提消费税时,借“税金及附加”,表示费用增加)。 ​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借方记减少(归集费用),贷方记增加(归集收入)(最终余额反映本年净利润或净亏损)。 期末结转的核心是“清空损益类科目(收入、费用),将金额转入本年利润,以计算最终利润”。 对于“税金及附加”(费用类),要将其从贷方转出(表示费用减少、科目清空); ​对应的“本年利润”需记在借方——这是因为费用会导致利润减少,所以要通过“本年利润”的借方来“抵扣利润”。 举个通俗例子: 假设你本月赚了100元(收入,转“本年利润”贷方),交了30元税(“税金及附加”,转“本年利润”借方),最终“本年利润”的余额是70元(贷方),即净利润70元。这里的“借本年利润30”,就是在扣除税费对利润的影响。 简言之,“本年利润”在借方,不是表示利润减少,而是在“记录费用对利润的抵扣作用”,最终利润的增减由所有收入、费用结转后的余额决定。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0-21 15:42 29次浏览 精华 老师好,我想问一下怎么理解销售净额和销售毛利的区别,不都是减去成本和费用后的利润吗。 销售净额:是“销售收入 - 销售退回/折让/折扣”后的金额,本质是企业卖货实际拿到的“纯收入”,没减任何成本和费用,比如卖100万货,客户退货10万,销售净额就是90万。 销售毛利:是“销售净额 - 商品本身的成本(比如进货成本、生产时的直接材料/人工成本)”后的利润,只减了“商品成本”,没减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这些运营费用,比如上面90万销售净额,商品成本60万,销售毛利就是30万。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22 18:03 19次浏览 精华 差额计税法是什么 增值税差额计税法 简单说,就是纳税人先从总收入里减去政策允许扣除的钱,用剩下的“差额”算增值税,避免重复交税。 比如你帮别人办事,收了100元,但其中60元是帮对方代付的费用(不是你赚的),就只用按“100-60=40元”这个差额算税,而不是按100元全额算。 比如旅游公司:收游客1000元,其中600元是代付的酒店、门票钱,按“1000-600=400元”算税。 建筑公司:接工程收200万,付给分包方120万,按“200万-120万=80万”算税。 劳务派遣公司:收用工单位50万,其中35万是给员工发的工资社保,按“50万-35万=15万”算税。 以旅游公司为例 1. 总收入(含税):1000元 2. 可扣除的代付款:600元 3. 算差额销售额:(1000-600)÷(1+6%)≈377元(旅游服务税率6%) 4. 算增值税:377×6%≈22.6元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0-18 13:44 81次浏览 精华 尤其是第二个,准备好坏账准备资金了,又冲销掉了一部分确认坏账的钱(收不回来的)。结果还要补提,这是什么。就我想问那个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是给的(就是还有别的坏账准备,实际还有其他损失的),我想问下这俩个坏账准备的区别 冲销坏账后补提的原因 咱们可以把“坏账准备”想象成应对坏账的“储备钱”: 冲销坏账(确认某笔钱彻底收不回),就相当于“花掉了一部分储备钱”,让坏账准备的余额减少; 但企业的应收款里,可能还有其他潜在收不回的钱,这时候“储备钱”如果不够覆盖这些潜在风险了,就得“再往储备里补点钱”,也就是补提坏账准备,确保能应对后续可能的坏账损失。 两个坏账准备的“区别” 其实这不是“两个不同的坏账准备”,而是同一个“坏账准备”账户在不同业务节点的余额状态: 比如一开始有初始的坏账准备余额(像“启动资金”); 冲销坏账、补提等操作,会让这个余额不断变化(比如“花了钱”“又存钱”); 最终目的都是让坏账准备的余额,能匹配应收款项可能发生坏账的风险(也就是说,就是“储备钱”要够应对可能收不回的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19 09:57 40次浏览 精华 老师好,摊销为什么一会在借方一会在贷方,能麻烦您详细讲解一下吗,谢谢🙏 咱们拆成三个环节,用“工具本身、消耗记录、费用归属”的思路来理解: 1. 领用专用工具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100 000 理解:工具从“仓库里(在库)”搬到“车间里用(在用)”,所以“在用”增加(借),“在库”减少(贷)。 2. 摊销的时候(第一次、第二次摊50 000) 借:制造费用 5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50 000 理解: “制造费用”:车间用工具产生的消耗,是成本费用,费用增加要记借方(就像“花钱了,费用账要记增加”)。 “摊销”科目:是专门记录工具被用掉多少的“明细账”,工具用一次,消耗的价值就记在这里,所以“摊销”增加要记贷方(就像“消耗的账,越用越多,所以记贷方”)。 3. 报废结转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100 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0 000 理解:工具报废了,“在用”的工具就没了,所以“在用”减少(贷)。 “摊销”科目:之前两次摊销一共记了100 000(50+50),现在工具报废,这笔“消耗记录”也要结清,所以“摊销”减少(借),把之前记的消耗和在用的工具对冲掉。 也就是说: 摊销时,“摊销”科目是记“用掉多少”,所以用一次就“贷”一次,累计消耗; 报废时,要把“用掉的记录”和“在用的工具”一起清掉,所以“摊销”要“借”回来,和“在用”的贷方抵消。 “如同学针对上述解释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进行追问或重新提问哦~” 专业指导-王辰老师 2025-10-19 17:07 56次浏览 精华 老师好,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抵扣进项税,为什么要计入生产成本 同学你好,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与计入产品成本不冲突哦,比如包装物不含税买入价10万,进项税额1.3万元,其中计入产品成本的金额为买入价10万,进项税额1.3万抵扣销项税额,不计入成本哦 专业指导-彬彬老师 2025-10-19 16:19 33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