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答疑中心 / 详情
发布于2025-11-12 13:53:4016次浏览
相关问题讨论
为什么入帐金额要把不合理的减去。但是入库数量要把合理和不合理的都减去? 因为合理损耗是存货在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正常发生的损耗,这部分损耗的成本仍应计入存货成本(只是实际入库数量减少,所以单位成本会提高);而非合理损耗(无法查明原因的短缺)是不正常的损失,这部分成本不能计入存货成本,要从总成本里扣除,计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所以计算入账总成本时,要减去非合理损耗的成本;计算入库数量时,合理和非合理损耗导致的短缺数量都要从总数量里减去,这样才能准确算出单位成本~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12 13:54 25次浏览 老师,那个委托代销商品买的代销服务里的增值税是不是也算在扣税里,就是我让人帮我把商品卖了,我要交商品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差额,还要减掉我买服务的进项税额是吧 老师,那个委托代销商品买的代销服务里的增值税是不是也算在扣税里,就是我让人帮我把商品卖了,我要交商品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差额,还要减掉我买服务的进项税额是吧 是的,同学,理解正确,购买服务的进项允许抵扣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12 13:53 27次浏览 老师,像这种会计账簿,不管什么形式的,那个金额前面不用加人民币符号吗 同学,你好 会计账簿里的金额一般不需要加人民币符号~因为账簿本身是在特定的会计主体(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的情况下)内记录,默认就是人民币核算,所以直接写数字就行啦。 专业指导-燕子老师 2025-11-12 13:49 24次浏览 你好,这道题不是很理解,我把五百算错成400了,以为是四年,没想到21年也算。但是按这样算不应该是0吗, 设备是2016年12月购入,折旧从2017年1月开始提(“提尾不提头”:当月购入,下月提折旧)。 到2021年末,折旧年限是:2017-2021年,共5年。 直线法年折旧额 = (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 = 1000÷10 = 100万元。 所以2021年的折旧额是100万元,这会减少利润总额100万元(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2021年末设备的账面价值 = 原值 - 累计折旧 = 1000 - 100×5 = 500万元。 题目中说“可收回金额为510万元”,而账面价值500万元 < 可收回金额510万元,说明设备没减值,不用额外计提减值损失。 所以2021年该设备只影响折旧的100万元,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是-100万元(选A)。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2 12:02 23次浏览 关税不是价外税吗?计税基础是说算组价吗?后面那个题的表述有没懂,金银首饰差价计税为什么不直接1.13去乘,选a和d 宝子,你把题目拍全一下 专业指导-铮铮老师 2025-11-12 11:59 19次浏览 怎么确认这些科目减少增加 资产类科目借增贷减 负债类科目贷增借减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增借减 损失费用类科目借增贷减 收入类科目贷增借减 具体科目属于哪些类别需要看一下资产负债表,咱们对着表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看一下科目分类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12 11:59 26次浏览
相关精华答疑
精华 老师您好!题目中负债的3万元为什么不用管呢? 会计恒等式是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但这道题是直接考察资产总额的变动,我们只需聚焦每笔业务对 “资产” 的影响,负债的金额在这里是干扰信息。 对于 “以银行存款 2 万元偿还短期借款”:银行存款(资产)减少 2 万,同时短期借款(负债)减少 2 万。但我们只关注资产的变化,所以资产总额先减 2 万。 对于 “以银行存款 1.5 万元购买设备”:银行存款(资产)减少 1.5 万,固定资产(资产)增加 1.5 万。这属于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整体资产总额不变。 因此,初始资产总额是 6 万,经过业务后:6-2+1.5-1.5=4(万元)。题目里的 “负债总额 3 万元” 并没有参与这两笔业务的资产变动,所以不需要考虑。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1 18:40 37次浏览 精华 不太理解d选项本项这句话的意思,麻烦解读一下 负债的核心要求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儿导致的义务”。 D选项说“企业未来发生的承诺不形成负债”,比如: 你开了家公司,今天和朋友“口头承诺下个月买他10万的货”——但这个承诺是“未来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实际发生交易,所以现在不能把这10万算成公司的负债。 只有等下个月“真的拿到货、没付钱”(过去的交易发生了),这10万才会变成负债。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0 11:12 85次浏览 精华 定期保管 保管期限为30年等有哪些啊,怎么容易记住一点 可以根据这个表格记忆一下,打出来,每天多看几眼 专业指导-娜娜老师 2025-11-10 20:11 24次浏览 精华 老师我想问对法的分类我分不清,比如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是,还有其他的,能不能详细讲一下 这个分类标准的核心就是“法的适用边界”——空间(管哪儿)、时间(管多久)、对人(管谁),刚好对应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区别: 一般法:在空间上全国通用、时间上长期有效、对人上所有公民都管(比如《民法典》),适用边界广; 特别法:只在特定空间(如某地区)、特定时间(如某时期)、特定人群中生效(比如《劳动合同法》只管劳动关系相关的人),适用边界窄。 按“重要性、效力高低”分:根本法(只有《宪法》)、普通法(其他法律,如《刑法》) 按“有没有明文条文”分:成文法(写进法典,如各种法律条文)、不成文法(靠习惯/判例,如英美判例) 按“管啥内容”分:实体法(定权利义务,如“借钱要还”)、程序法(定打官司流程,如怎么起诉) 按“管啥关系”分:公法(国家与个人,如《行政法》)、私法(个人与个人,如《民法典》) 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10 18:27 28次浏览 精华 老师选项d是什么意思呀 我看不懂前面“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我对这句话完全没概念 你解释一下 利得/损失:是企业非日常活动(比如卖固定资产、接受捐赠、突发罚款)产生的“意外”收益或损失(不是日常卖货、提供服务这类常规业务)。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指这些利得/损失会直接算进“利润”里(比如卖设备赚的钱,直接加到当期利润;被罚款的钱,直接从当期利润里扣)。 而选项D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这是错误的——因为利得/损失本身就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所以不可能反映“日常活动”的业绩。 专业指导-小亚老师 2025-11-11 10:12 47次浏览 精华 老师,流动资产里哪个是存货 存货是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等,除了图中的“在途物资(尚未入库的存货)”“库存商品(已入库待售的商品)”,常见的存货还包括原材料、生产成本(在产品)等,图里的“原材料”也属于存货范畴。你看是否可以理解哈 专业指导-小纯老师 2025-11-07 19:35 99次浏览

我也想问老师

赶快去提问吧

立即提问
  • 激活课程
  • 领取礼包
  • 咨询老师
  • 在线客服
  • 购物车
  • App
  • 公众号
  • 投诉建议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