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
专业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
综合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
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1.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禁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3.已经取得全科合格者。
报名分为
注册并填写报名信息、资格审核和
交费三个环节。
注册报名1.报名人员应当于2023年4月6日早8:00—4月28日晚
8:00,进入网报系统,按照报名指引如实填写相关信息。
2.
首次报名人员需进行注册并上传符合要求的本人最近1年1寸免冠白底证件照片。
3.
非首次报名人员相关信息发生变动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4.
无法上传照片的报名人员可在报名期间联系报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省级注协)指定机构(详见网报系统中有关各省报名信息)咨询办理。
5.符合综合阶段考试报名条件,但无法进行报名的人员,可向报名所在省级注协查询办理。
资格审核1.
首次报名人员填报的国(境)内学历信息,原则上由网报系统根据身份证件信息链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认证;
持国(境)外学历的报名人员(含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持有人)填报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书编号,由中注协、
省级注协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
国(境)内应届毕业生报名人员的学历信息将由中注协于2023年8月4日统一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认证。
持国(境)外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报名人员,应当于2023年7月24日—8月4日(每天
8:00—20:00)登录网报系统补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书编号,由中注协、省级注协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
2.
持非居民身份证件(如军官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者
以军校毕业学历、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作为报名条件的首次报名人员,或者
网报系统无法认证学历的首次报名人员,应当按照要求上传有效身份证件、毕业证书或者职称证书等相关材料的扫描件,或者到报名所在省级注协指定地点进行审核(具体安排请以各省报名简章为准)。
3.
未通过资格审核的报名人员,不符合报名条件,报名资格不予通过。
报名缴费1.报名人员应于2023年6月15日—30日(早8:00-晚8:00)登录网报系统完成交费。交费期间,为方便考生根据个人备考情况审慎交费,允许考生在考区不变的前提下,对所报科目进行调整。报名人员完成交费后,报考科目、考区及其他相关报名信息不得更改,且报名费不予退还。
2.报名费标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如需开具报名费发票,请依据报名所在地省级注协发布的报名简章及通知公告执行。
3.报名人员(不含应届毕业生)完成交费手续后,可在网报系统查询个人报名状态;应届毕业生报名人员可于
2023年8月7日后登录网报系统查询个人审核状态,未通过资格审核的,此前已交纳的报名费不予退还。
考生应当于2023年8月7日—22日(每天8:00—20:00)登录网报系统下载打印准考证。
报名资格审核未通过或者未交费的报名人员,将不能下载打印准考证并参加考试。
2023年8月25日-8月27日举行
专业阶段考试(其中: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四个科目将在部分考区实施两场考试)。
2023年8月26日举行
综合阶段考试。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
专业阶段考试报名人员可以同时报考 6 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2023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专业阶段考试》和《2023
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综合阶段考试 》确定的考试范围。
点击查看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纲变化解读6科汇总
专业阶段考试1.选择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2.简答(分析)题、计算(分析)题:重点考察考生的基本应用能力。
3.综合题、案例分析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各科考试均设置 5 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题,鼓励考生使用英文作答。
综合阶段考试1.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科目,分成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和试卷二各50分),考试题型为综合案例分析。
2.试卷一以鉴证业务为重点,内容主要涉及会计、审计和税法等专业领域;设置5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题,鼓励考生使用英文作答。
3.试卷二以管理咨询和业务分析为重点,内容主要涉及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和经济法等专业领域。
4.考试涉及的相关法规截至2022年12月31日。
2023年注册会计师6科特点及备考建议